孟凡明
(吕梁市贺昌中学,山西吕梁 033000)
摘 要:政治认同教育不是一个简单的知识教学问题,因为事实(知识)判断不等于价值判断,高中政治教师需要建构学生生活与学科知识之间的情感关联。这也不是一个简单的活动展示问题,因为活动展示不等于情境生成,高中政治教师需要研究书面教学计划,也应该研究隐性课程资源,因为教学的起点不是“白板”学生,而是“多彩”学生。高中政治教师需要增强学科自觉、学科自信,树立理论自觉、理论自信,努力成长为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关键词:价值观引领;情感关联;真实情境;学生生活逻辑;马克思主义
*本文系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学政治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课题批准号:GH-14124)的阶段性成果。
我国公民的政治认同,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坚持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所以,作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之一的政治认同,就必然要求高中政治教师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进而认清各种改易旗帜或封闭僵化主张的危害性,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这似乎是一个简单的知识教学问题,即只要教师向学生讲清了党的性质、宗旨、地位、指导思想、执政理念、执政方式等教材知识;或者似乎是一个简单的活动展示问题,即只要教师向学生呈现了承载相关知识的文字、图片、视频,甚至模拟入党宣誓,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这种“自然而然”的教学实践背后,存在着一个常被忽视的前提假设,也就是引导学生政治认同的高中政治教师也是自然而然地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我们常常忽略了这种“自然而然”的教学方式背后所蕴藏的问题。熟知而非真知。这种“自然而然”的政治认同教育存在着如下隐性问题,需要加以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