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教育哲学与教师

人的问题是教育审思的“阿基米德点”。现代科学技术之中的人不过是“一幅非常残缺不全的图画,一具无头断肢的躯干”。[2]重新发现“人”是实现教育的“第一条件”。然而,“人”究竟是什么呢?“人被宣称为应当是不断探究他自身的存在物——一个在他生存的每时每刻都必须查问和审视他的生存状况的存在物。人类生活的真正价值,恰恰存在于这种审视中,存在于这种对人类生活的批判态度中。”也就是说“人是一个对理性问题给予理性回答的存在物。”[3]所以,作为“对理性问题给予理性回答”的人,教师通过对“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日常教育生活进行形而上审思,生成个人的教育哲学,从而确证自己的的教育信念。

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滑入了迷失的泥潭。“学校越来越不是一个‘教育’的机构,越来越缺少教育的意味,逐渐地堕落为一个没有教育性的‘教学’机构、一种纯粹的职业预备或培训机构。”[4]诗意的教育田园日益成为机械的教育工厂,教育者尤其是教师更像是一个个技术工人,被动地执行着教育生产的命令。教师的生命力被淹没在技术理性的海洋之中。如何超越现实的社会规定性,如何走出单向度的教育视域,如何获得丰富的教育生命?这是教师自我审思的首要问题。作为启迪教育智慧、弘扬教育精神、确证教育信念的教育哲学对教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哲学解放了教师的想象力,同时又指导着他的理智。”然而,“那些不应用哲学去思考问题的教育工作者(教师)必然是肤浅的。一个肤浅的教育工作者(教师),可能是好的教育工作者(教师),也可能是坏的教育工作者(教师)——但是好也好得有限,坏则每况愈下。”[5]同时,教育哲学必须由教育者(教师)来创造,因为教育哲学是教育者(教师)的哲学,而不是哲学家的教育学。教师尤其是中学教师为什么没有走入现有的教育哲学呢?究其原因,现有的教育哲学大多只是教育学问家津津乐道的“独白”。然而,离开了教育生活的大地,远离了教师,教育哲学便无法生长。总之,教师要走入教育哲学,教育哲学更应该走近教师。

    三、个人教育哲学与教师

一种追求普遍性的学问只有深入到个人的经验世界,才能被接受与认同。当个人追问普遍性的问题时,他也就进行着哲学思考。那么,追问教育“大问题”的教育哲学该如何走近教师呢?我们以为,建构个人教育哲学是教育哲学走近教师的可能路径。正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哲学一样,他(教师)也应该有自己的教育哲学,那就是一套个人的信念,认为在教育领域内什么样是好的、正确的和值得去做的。”[6]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