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下有弟弟高全德、高宣德和一个妹妹。他从小机灵、胆大、贪玩好动,攀登本领很出色。
     高君宇的父亲高配天是村里有名的开明绅士,特别重视高君宇的学习。7岁时,高君宇就被父亲送到私塾读书。


 

  20世纪初,在世界进步潮流的推动下,清政府被迫推行了“废科举,办新学”的教育改良政策。在此背景下,1909年,高君宇父亲又将他送到了静乐县新成立的县立高等小学堂。
   此时的中国,处于内忧外患之中。辛亥革命一开始,高君宇就和大哥高俊德、父亲高配天成为村里最早剪辫子的人。村里人看见他们三个,都惊恐地说,“你们剪掉辫子,倘若朝廷返回来,那可吃罪不轻。”君宇反驳道:“倘若革命党来了呢?”听了君宇的回答,大家逐渐不再为剪辫子惊恐了。
   旧中国有裹脚的风俗,民间有句俗话“小时不缠脚,长大人要笑;脚板缠不小,婆家不好找。”对高君宇家这样的大户人家来说,小姐倘若不裹脚,“罪过”等同于败坏门风。一次,高君宇遇上了母亲要强行给九岁的妹妹缠脚,妹妹疼得哭喊,也无济于事。高君宇便与母亲争论,为妹妹求情不成功,就跑到院子里,找到母亲平日里最喜欢的一只老母鸡,用石头狠狠砸它的爪子。母鸡疼得“咕咕咕”满院子乱跳,母亲闻讯赶出来,又气又骂,赶紧将受伤的母鸡弄回窝里。高君宇趁机溜进屋子,给妹妹松了脚。母亲返回见状更气。没想到高君宇劝道:“砸坏鸡脚,您就心疼。难道为自己的亲生女儿缠坏了脚,您就忍心吗?”母亲无可奈何。随后,高君宇给妹妹放脚的事也得到了父亲的支持。
   剪辫子和放脚这两件事,现在还被峰岭底村的百姓们广为传颂。
考上北大 结识革命先驱
   1916年,对于高君宇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不仅他所关注的反袁斗争取得了完全胜利。这年9月,他考入了全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此时的北京,段祺瑞政府与各派军阀间争权夺利的斗争不断加剧,军阀混战一触即发。
   在北大,高君宇一方面认真完成学业,一方面继续关注国家的前途命运。他不仅阅读了《新青年》、《每周评论》等进步刊物,还认真阅读世界著名作家海涅、歌德、托尔斯泰等人的作品,把“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这几句诗抄下来,作为自题诗。在这,他还认识了恩师李大钊、陈独秀等革命先驱,聆听了他们的教诲,也认识了邓中夏、许德珩等进步同学,认识了当时在北大图书馆工作的毛泽东。
   1917年11月,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获得成功,在李大钊的指引下,高君宇读了很多社会主义书籍。从此,他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