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抓好帮扶落实。
我校扶贫点石湾村位于方山县城北4公里处,麻地会乡西南2公里处,209国道西侧,周边与津良庄、赵庄、大西沟、水沟湾等村相邻,是全镇第二大行政村,全村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土地资源丰富,总面积为1600亩,退耕还林400亩,耕地面积1200亩,(其中水浇地300亩,梯田700亩,滩地200亩),宜林地(荒山荒坡)3000余亩;全村350户,共1120人;总劳力375人,其中妇女劳力160人;党员28人,其中女党员4人;本村70%的成年人在家务农,农闲时节就近零星外出务工;20%的外出经商务工,典型的中国现代农村生态生活方式。
学校采取思想引导、政策宣讲、走访慰问、产业扶持、项目投资等形式,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各项安排部署,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要求,结合石湾村实际情况,狠抓精准对接、精准施策、精准帮扶,全力破解扶贫攻坚难题,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扩宽、硬化了主干公路共700余米,维修了村民上山秋收的田间道路3000 多米,维修改善了人畜饮水系统工程,维修了3公里的农田灌溉水渠,输送该村两位孩子到我校免费就读,组织开展了文明家庭、五好家庭的创建活动和各种乡村文化娱乐活动,建立了村委办公场所和党员活动室。村风文明,村容整洁,最美评选模范涌现。调动了村民脱贫致富的主动性、积极性。
产业扶贫,关键在“产”,是脱贫之本,载体在“业”,是致富之要。精准扶贫的精髓在于精准定位,了解群众想什么、会什么、要什么。我校高度重视扶贫工作,认真开展“春季行动”,从产业扶贫、与贫困村结对帮扶方面开展帮扶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3月26日、5月3日,校党总支书记陈元清,副校长、下乡工作队队长李艳春两次带领党员干部和工作队员深入下乡点石湾村,开展校党总支与石湾村支部结对帮扶活动,宣讲中央、省、市脱贫攻坚有关政策。进村入户就“春季行动”开展情况进行调研,召开了校党总支和乡领导、村委班子联席会议,现场办公共同研究了精准扶贫工作,并在会上和贫困户家里进行脱贫攻坚宣讲,积极推进党员领导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工作。聚焦产业扶贫,实现根本脱贫。走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高效农业,才是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如果每亩增收3000元,那么整村脱贫的任务就不难实现;现如今大棚蔬菜种植项目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经济产业项目,此项目也是石湾村传统项目,由于种种原因发生了多年停滞状态,导致现在的贫困发生。今年学校先期已投入2万多元,新建了9个蔬菜大棚,成立蔬菜大棚专业合作社,以贫困户为主体,采取投工、投劳、投钱等方式入股,增加贫困农民收入,前期工作已全部就绪。4月12日,我校又积极筹措资金2万多元购买有机肥料,并为全体村民免费发放,并对前来领取化肥的村民进行有机肥知识普及宣讲、使用说明辅导和疑问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