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伋(子思);殿西:宗圣曾参(曾子)、亚圣孟轲(孟子);

十二哲(从位):东往西:闵损(字子骞)、冉雍(字仲弓)、端木赐(字子贡)、仲由(字子路)、卜商(字子夏)、有若(字子有),西往东:冉耕(字伯牛)、宰予(字子我)、冉求(字子有)、言偃(字子游)、颛孙师(字子张)、朱熹(字元晦)。需要注意的是,先前有的是十哲之说,也即没有有若和朱熹二人。康熙五十一年,朱熹成为第十一哲, 在“十二哲”中,只有朱熹一人不是孔子弟子,可谓殊荣之至。乾隆三年,又升有子若为十二哲,自此十二哲从祀沿袭至今。

先贤先儒 (先贤者以明道修德为主,先儒者以传经授业为主) :文庙的配享从祀的贤儒位置有的几经改祀、升迁,有的罢而未复。大成殿东西两庑为文庙从祀的先贤、先儒。清初只有先贤六十九人、先儒二十八人从祀,到了清末人数达到156人。

文庙数量及保护

由于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对于维护社会统治安定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历代封建王朝对孔子尊崇备至,从而把修庙祀孔作为国家大事来办,到了明、清时期,每一州、府、县治所所在地都有孔庙或文庙。
目前,全世界总共有文庙2000多处,中国约1500多处,异国他乡建造的大大小小的孔庙也有500多处。国内现遗存的文庙大约有509所,其中保存比较完整的约有60所,基本完整的约有109所,幸存下来的文庙和孔子庙大部分都被公布为全国、省(市、自治区)、市(州、盟)、县(旗)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各地孔庙的保护利用上,完整或比较完整的文庙大部分被该做了博物馆,小部分被学校或其他单位占用,只有零星遗存的文庙多处于无人管理的境地。
坐落在我校院内的文庙,作为离石区硕果仅存的文物古迹,始建于元代,重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明万历、清康熙、同治年间屡次修缮。由于年久失修,文庙整体破坏严重,我校鉴于东西两庑顶部千疮百孔,早已破败不堪,大成殿亦成雀燕巢穴的情况,积极联系社会力量,开展了修缮工程,也就是大家看到的现貌。

随着国家对文物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工作的重视,文庙保护和开发工作会更加健全的发展,而我校应该抓住这个机遇,积极开发文庙的教育价值,使其真正成为我校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