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转环节上。新生代没有土地,懒以生存的条件没有,只能依靠外出打工为生;而部分老人故去,存留的土地又没有劳动力,只能转让。还有明的暗的不合理的转让,这样一来,有的人土地越来越少,有的人土地越来越多,再加上流转环节出现很多不公平的问题,当年“耕者有其田”的场景恐怕不会再有了。
2、 劳动力缺乏问题
原本石湾村有350户,人口在1000多人,总劳力375人;现如今村里常住人口不足450人,而且50岁以下的人口基本不在本村居住,村里的劳动力以60岁以上的老年人和妇女为主,现在习惯称60381部队,有些农活必须要精耕细种,但由于劳动力缺少,只能耕种普同大众化粮食产物,追求是劳动力投入少,多产出的廉价粮食。(负加值高的粮食作物必须要精耕细作,投入的劳力、物力、资金都比较多)长期以来土地板结化加重且贫瘠,不仅增收无望,而且有时欠收,成了年青人返乡而无奈的乡愁。
3、 缺少“生”气的村民
村民缺少“生”气,缺乏信心,缺少主要精神原动力,这是扶贫工作最困难的事,也是我们扶贫工作多年成效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首先是人多地少,粮食产出价值低,养活不了这么多人。其次缺乏优质高效的农业产业,主要原因是文化思想和技术落后,现在有些农民温饱问题解决了,懒惰的思想加重了,国家的各种补贴资金相应多了,“等、靠、要”的思想加剧了,“赌博”风气盛行了, “彪民悍妇”出现了,公序良俗不见了,制度跟不上,约束村民的规章制度没有,仅靠乡规民约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其三,全村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近年来,国家对“三农”的扶植力度再加强,但对大量农业基础设施仍然是杯水车薪,加上资金分配不科学,缺少原动力资金和再生资金(村民自主投入资金和村集体再生资金才是原动力资金),只有农民自己投入的资金,农民们才会真正珍惜的,所以这些年来国家各种关于农业资金浪费现象也是相当严重的。其四,乡村级功能化设施的破坏严重,也是农村缺少“生”气的原因之一,例如,农村教育问题,乡村学校一方面教育的是学生,另一方面教育的是农民,这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带动的综合学术性问题,也是一种再生资源,也是产生农村生力军的大问题,许多家长为了孩子的就学问题不得不被动迁移。有趣的是,如果这个村有孩子那么这个村就有生气、有灵气,就有了繁荣;如果孩子们远离开这人村,那么这个村的希望就不复存在,扶贫与脱贫也只能是我们的一种愿望。
4、 老问题依旧
老问题、老矛盾是村民脱贫路上的沉重包袱。这个村,两年多的时间里,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