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所生产的商品随之异化为人的对立物,奴役人,压制人,控制人,人就成了商品的奴隶。所以,人不仅要在物质上站起来,也要在精神上站起来。
二、精神世界重构的路径
精神遵循自由的原则,资本遵循自然的原则。资本逻辑宰制下的人束缚于福特主义的组织生活和消费主义的日常生活,遵循物的原则而不是人的原则活于世上,并成为机器大生产环节之中的一个个标准化零件。随着精细化的社会分工,个体无法把握社会的整体状况,陷入狭隘的经验视野,无批判地接受市场经济的产物,成为单向度的人。资本日益将人降低为物,精神成了虚空。所以,人们并没有因物质上的极大丰富而获得自由,反而陷入不自由的状态——精神空虚,内心孤独。为了克服精神的困顿,人们选择逃避自由,选择依附于权威或大众媒体的意见,以获得必要的安全感。总之,人在精神生活之中日益背离自己的自由意志。那么,面对资本的压抑统治,我们应该如何重构精神世界?
一是进行总体性的革命。要将宏观的政治经济变革与微观的文化心理变革统整起来,要将政治变革、经济变革、文化变革作为一个历史性整体来进行。我国的经济改革创造了先进的生产力,却未能有效地创造出能掌握这种生产力和适应此种生产关系的人。一项改革能否持久稳固地推行下去,关键在于能否重构一种人们普遍接受的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一种生产方式。中国所追求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不是西方发达国家中的重占有的生活方式,而具有中国特色的重存在的生活方式,生成于我们优秀民族文化之中。纵观近现代史,中国的现代化是“被卷入”的极为艰辛的历史进程。正因为如此,中国的现代化本质上就是向西方学习。如果中国在21世纪仍然在跟随西方的步伐来发展的话,21世纪仍然是西方的世纪而非中国的。中国只有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并被西方所认同,21世纪才有可能成为中国的世纪。
二是进行思想的启蒙。对广大底层群众进行启蒙教育,知识分子要以历史性与实践性的理论眼光研究民众实践生活中的重要问题,走入群众,从而启发群众的头脑。思想启蒙的基点主要依靠教育。
人的问题是教育沉思的“阿基米德点”,因为教育主体——教师与学生首先是充满多样可能性的鲜活的生命个体。然而,教育的技术化和功利化正把“人”从教育中驱除出去,学校成了不折不扣的教育工厂,教师成了不折不扣的教育工人,学生成了不折不扣的教育零件,教育的发展日益背离人的尊严而屈从于技术和资本的逻辑。所以我们需要明白一个道理:教育既